具有企业分析能力的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 Post author:詹姆 Post published:2022年9月19日 Post category:2022唐书房原创 前言:1996年巴菲特致股东信里有一段话,是掏心掏肺写给普通投资者的。分别针对没有能力自建组合的投资者,和有意图自建组合的投资者提出了重要的建议,几乎可以说是投资秘籍的全套了。 老唐在9月15日和16日,将这段重要建议分成两部分做了分享。依然由书房老朋友@星光Beyond 自告奋勇花了两天时间,将原帖和部分精彩留言整理成文,今天分享给大家。 谢谢星光Beyond,谢谢参与讨论的朋友们 《下篇:具有企业分析能力的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 沃伦·巴菲特:但是,你也可以选择自己建立投资组合,此时有几个要点是需要你牢记的。 投资并不复杂,但说它很容易也不现实。投资者真正需要的是给你选中的公司估值的能力。 请特别注意“选中的”这个词,你不必成为每家公司或者许多公司的行家,你只需要对能力范围内的公司给出估值。 能力范围的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知道它的边界。 要成功地投资,你不需要了解β值、有效市场理论、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期权定价或者新兴市场。实际上,你最好对此一无所知。 在我看来,投资专业的学生只需要学习两门课程就够了:“如何给公司估值”和“如何面对市价波动”。当然,商学院和学术界是不会同意我这种观点的。 作为一名投资者,你的目标应当仅仅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一家你能理解的、在未来5到10年甚至20年时间确定会成长的公司之部分股权。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只有很少的公司能够符合这样的标准。所以一旦发现一家合乎标准的企业,你就应当大量买入。 在这期间,你必须尽量坚守一个原则:如果你不想拥有某公司股权10年,那就不要考虑持有它10分钟。 将一些符合标准的公司构成组合,之后你会发现组合内公司净利润不断上涨的同时,市值自然而然就会增长。尽管我们很少承认,但这正是伯克希尔股东们积累财富的秘诀。 唐朝:昨天和今天的致股东信内容,我在《巴芒演义》308页一字不漏地引用过,因为它几乎是巴神苦口婆心的全部秘诀纲要了。 今天这段自建投资组合的要点,我重要强调三点内容。 其一,能力圈的核心是“有能力对你自己选中的公司做估值”。这个“选中”是个主观的、个人的行为,数量最小可以是零。且这个数量最好保守考虑,就低不就高。 对于自己模模糊糊,不敢确定能否估值的企业,划入“不能”比较好。因为能导致你赔钱的企业,有且只有一种:就是那些你以为自己能而实际不能的。 能力圈里企业数量是零的时候,无论你是存银行、投指数还是抄作业,只要想清楚代价,并愿意承受,都是理性的投资行为。不需要为此自卑,每个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包括巴菲特。 其二,请千万不要将“如果你不想拥有某公司股权10年,那就不要考虑持有它10分钟。”理解为买入后至少要拿10年。网上真有人拿这个怼我的卖出行为,无语。 巴菲特说的意思是,你买入时,你要大致能看懂这家企业十年后的样子,并确信十年后的样子对你是有吸引力的,甚至哪怕比你预估的情况差一些,也比今日付出的等额现金更值得持有。而不是说买下来就一定要拿够十年以上才能卖。 其三,这里面至始至终没有谈什么牛市熊市,也没有考虑接盘侠来或不来。巴菲特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将一些符合标准的公司构成组合,之后你会发现组合内公司净利润不断上涨的同时,市值自然而然就会增长。” 为什么呢?因为企业真赚钱,股东一定赚真钱。资本的逐利天性决定了它们一定会来。只是什么时候来以及摆什么pose进门,是人脑无法预测的领域,也没什么关心价值。 资本有时候来得快,有时候来得慢,有时候来的温柔,有时候来的暴力。但无论是快是慢,是温柔是暴力,都不影响投资者必然赚钱的结果。 无法预测,且不能预测也不影响结果,这样的领域自然不值得浪费一丝丝脑力,所以巴菲特只是说“市值自然而然就会增长,(不用去管它)”。 知道这个以后,你再看股市里,会发现绝大多数参与者反而是在(预测资本何时来的)这个领域里殚精竭虑、发粪涂墙,你也会忍不住长叹一声“可怜可怜”! 进无止境:巴菲特说有志从事投资的学生只要修好两门课–“如何给予企业正确评价”以及“思考其与市场价格的关系”即可。 换做老唐的话就是:“如何面对股价波动”和“如何估算内在价值。” 唐朝:对,就两门课,其中最重要的一门课是如何面对波动。 这门课,有的人几分钟就可以拿100分,有些人一辈子不及格。 星光BEYOND:今日摸你贴总结: 一:能力圈里数量可以保持是零,这是自我认知的很重要基础,就低不就高。 二:无论是存银行,投指数还是抄作业,只要想清楚代价,并愿意承受,都是理性的投资行为,不需要为此自卑,感觉这是对我说的。 三:买入前你要大致能看懂这家企业10年后的样子,并确信10年后的样子,对你是有吸引力,哪怕差一点,也比今天的付出更值得持有。哆嗦到我了,彻底理解了巴神那句“如果你不想拥有某公司股权10年,那就不要考虑持有它10分钟”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四:企业真赚钱,股东一定赚真钱,这个常识,给力。 五:资本的逐利天性决定了它们一定会来,只是什么时候来,以及用什么方式来都是我们无法预测的领域,不需要关心……让我想到了农民种地,我们播好种,施好肥,不需要天天盯着它,一段时间收获自然就会来,无非就是迟一点或早一点而已。 山不语:如果你不想拥有某公司股权10年,那就不要考虑持有它10分钟。用“一定要持有十年”来怼人的,一定没有看懂企业的能力,只会死板的背语录。 笨鸟慢飞:投机者殚精竭虑、发粪涂墙,生怕错过一丝上涨遇到一丝下跌,战战兢兢,好不可怜。 投资者与优质企业为伍,做时间的朋友,笑看庭前花开花落,天上云卷云舒。市场先生乐观时“赚”,市场先生悲观时“躺赚”。 Bp:如果持仓市值真实反映公司盈利情况,我相信所有人都会习惯于盯着公司而不是市场。但看到自己持仓市值被市场影响,不断变动的时候,就很少有人能做到心如止水——这就是老唐说过的“大家的天下第一难”。 唐朝:是的。我记得前几天读那本《23位杰出企业领导者致投资者的信》时,分享过一家企业的业绩回报。 三十多年的结果,是股价表现和企业盈利的年化基本一致(年化18%左右),但里面有很多年是不仅不是吻合,完全连方向都是反的。我记得最突出的一年,企业盈利增长38%,当年股价跌了55%。 进无止境:股价与业绩反向变动确实很打击人,如果没有真知,很容易放弃价值投资。价值投资常常失效,所以它一直有效。 大牛米:我发现一门心思琢磨企业的未来会怎么样,以及背后的逻辑是什么的时候,真的有趣的多。根本就没有看股价的冲动。原来如何面对市场波动?就是瞅地,时刻瞅地。 洁仔:做认知范围内的投资,求优不求多。好的企业好在核心竞争力能保持很长的时间,我们一旦找到就期望一直拥有,但也要有比较思维。至于花时间思量资本什么时候进场,不如睡个香香觉好咯~ Mr.chen:今天对“如果你不想拥有某公司股权10年,那就不要考虑持有它10分钟。”认识更深刻了。原来是看到企业十年后的样子,很有吸引力,愿意持有的意思~以前单纯的理解为长期持有了。 pm:这句话老唐以前有解释过。老唐说“如果你将这句话理解为买了以后永远不卖,那是给自己挖了一个深坑,足够活埋八次的深坑”。 巴菲唐施洛:学习完今天这段内容又想到了那句话“你所挣得每一分钱都是自己认知的变现”。这个世界哪里有那么多怀才不遇哦,真正有本事的人或企业都是不会被轻易埋没的。 唐门行者:不想持有10年,就不要持有10分钟, 自己之前一直对这句存在误区,真以为要持有10年。 我们应该是以10年的眼光看待企业,实际可以持有10年,也可以持有半年,取决于市值和价值差!但我们看待企业都是以10年的时间考虑! 三文鱼(1/3600):搞清楚自己的能力圈很重要。 同事学着买基金,但买的不是宽基指数,而是主动型基金。还是在人家建仓期买的。所以,就没有了然后。 我问,为何如此操作?从2万名基金经理中挑人,比从4000家中选公司,难度不是更高吗?答:基金经理是该公司副总。 让我难以理解的脑回路。 浩然斯坦:对于能力圈以外的企业,千倍万倍不关我事;对于能力圈以内的企业,没赚到就是亏,巨亏。 世界上大多数东西我们并不懂,或者一知半解,懂得很肤浅。只有少数东西,由于我们可以有过深入的接触和了解,我们才有深刻的理解。 许多聪明人,容易落入的陷阱是,觉得自己在某个领域成绩不错,误以为解决别的领域的问题也驾轻就熟,没有做太多功课,就冒然的对别的行业下结论,做投资。但大多数聪明人的投资表现并不好,还不如傻傻的把资金放在指数里面。 往深里面挖,人性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大家都有不劳而获,迅速寻找捷径的心态。如果此时遇到一个有意无意的骗子,给他推销一个不熟悉行业的可能的巨额回报,寻求捷径的心态就会让他丧失对风险的客观态度,甚至就像鸵鸟一样把脑袋埋到沙子里面。 当我们能够高度自控,把自己大部分的投资老老实实限定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和公司内,限定自己能力的边界,你就比99% 的投资者的起点要高了一大截。否则,就和去赌场里玩德州扑克的赌徒没有任何差别。 周明芃: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 简单在于,“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甚至于巴神都说“投资只要学习两门功课,学习如何面对市场波动,学会如何给企业估值”。 但难也难在这两点,“如何面对市场波动”需要想明白的是企业真实盈利的增长一定会体现在公司的股价上,并拒绝那些不在自己能力圈范围内“暴富”的机会。 无论是比特币也好,还是15年疯狂的创业板也好,17年疯狂的内房股也好。对这些热门赛道敬而远之,只立足于自己能力圈的投资,就已经能够立足不败,哪怕不懂股票,投资指数都可以变得富裕。 “学会对企业进行估值”反而是次要的,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学会的。但如果我们想在市场平均收益率(指数基金的收益率)上有所提升,就需要我们建立自己的能力圈。 能力圈需要谨慎的建立并扩大,需要的是“日拱一卒,不期而至”,等我们知道边界在哪里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知道我们的能力圈,寻找那些符合于三大前提的企业,对于那些我们实在无法理解的企业,我们敬而远之~~~ Soleil:1.一定要确定好自己能力圈,否则不如买指数; 2.我们并不需要死了都不卖,我们按自己的规定在买点买卖点卖; 3.all cash is equal,但并不代表市场在任何事物上都实时有效,可能很长时间失效都有可能,这也是我们夹头开始动的时候。在市场失效时候买卖,在市场有效时呆坐; 青衫:①指数基金与自建股票组合,绑定经济发展、费用低的宽基指数基金是好的投资品。 对于拥有研究公司兴趣和能力的人,自建相对集中的股票组合是更好的选择,前者基于指数整体收益增长、个股涨跌中和,后者基于对公司能力的理解判断。 ②读懂一家公司,从学习茅台财报、白酒企业开始,日拱一卒、慎重构建能力圈。与圈内公司盈利能力不直接相关的宏观局势、政策等无需关注,细枝末节问题,经研判后交给可信赖的管理层。圈外的企业可围观不可动情。 ③建立股票组合,将分属三五个行业的六七支股票组成组合,基于相信我们的判断和坚信一定会犯错的考虑,保持行业、个股买入仓位上限;持续跟踪公司盈利变化,买点卖点卖,其他事情以不值得做的事就不值得做好处之。 艾瑞呀:发粪涂墙,这梗好妙。唐师的幽默在于前一秒还在认真的跟你布道,后一秒就话风一转。不写小说可惜了,唐师被夹头耽误了 舍@得:巴神的股东信中有很多内容是年年反复论述,但投资者要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漠:对于自己模模糊糊,不敢确定能否估值的企业,划入“不能”比较好,太精彩了。 投资要实诚,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总有一天会发现,当自己敢下重注,真正看得懂的时候,投资是轻松的,没有太多赌的成分,真知行不难。 沈阳郭宝荣:哎~,可怜可怜!佛度有缘人! 其实也可以把投资拆分一下,一部分是自己种地,这一部分最重要,是必须要搞好的,不然在忙活啥呢; 另一部分是意外惊喜,有兔子撞过来就捡回家吃一顿肉,没有就该干嘛干嘛,接着种好自己的地过好自己的日子。 土龙木:能力圈的核心是“有能力对自己选中公司做估值”,这点很重要,之前我都没有认真想过。 唐师还给我们宽心,说抄作业是理性的投资行为,巴菲特的确也这么做了,但我们知道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得为自己的投资负责。 “如果你不想拥有某企业十年,那就不要考虑持有它10分钟”,这句话我的确误解了。虽然我知道它绝对不是字面意义上的那么死板,可一直不知该怎么理解。 正如唐师所言:在买入的时候,你大致能判断对10年后的样子,10年内还对你有吸引力。但并不是说必须得持有10年了。 价值人生: 自建组合三要点,首先确定能力圈, 具备能力靠真知,选中公司是主观。 自以为懂却非懂,导致赔钱之根源, 认知模糊不确定,划入不能最保险。 能力为零很正常,股神也从零成长, 数量就低不就高,全部排除也不惜。 不懂不投需能力,认识自己不自欺, 想通代价并承受,理性投资亦可期。 买入初衷是其二,立足长期来对待, 长期视角算收益,并非就是持有期。 卖与不卖全靠比,持有期限无关系, 只要能占大便宜,啥时候卖都可以。 持有过程是其三,是否上市也无关, 只要公司能赚钱,市值增长是自然。 何种方式来增长,最后不会受影响, 不可知也不重要,这种事情不用管。 Total 0 Shares Share 0 Tweet 0 Pin it 0 Share 0 你可能也喜欢 等好球 2022年10月9日 书房拾遗第71期——企业文化专题(上) 2022年7月7日 老唐实盘周记20220430–免费版 2022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