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开心事儿!

开心事儿!

周一下午,负责《手银》审稿的银行业专家,终于审完了老唐的书稿,和燕博士碰头交流了。我滴神也,专家整整看了20天,老唐可是提心吊胆了20天。生怕书中有知识错误,被专家鄙视或需要搞大修。这位专家是谁,请容我暂时保持一下神秘感,反正离曝光也没几天了。总之,一位银行业内大名鼎鼎的人物!根本不可能花时间来帮人审书稿的名家,老唐还是沾各位的光,才有此荣幸。


为啥说沾各位的光呢?燕博士苦心积虑找到这位专家,人起初没啥兴趣,后听说前一本大卖,很受投资者欢迎,来了兴趣,说没怎么接触过这个圈层,想了解一下投资者究竟是怎么看待银行业的。这才有了百忙之中接下审稿任务的事儿。真是我的好运气,沾了各位支持的光!


说结论。专家礼貌性夸了一下书稿:“很不错,与现有教材完全不同的写作方法,没有发现知识点错误”,然后给了两条打印好的细节修改意见。燕博士转告我的时候,瞬间石头落地,提心吊胆多日也算有了回报。

开心事儿!

这些天,追问进度的朋友不少,一直说不了准确的日子,就是因为专家太忙,没办法催,只能等。等他看完,才有办法确定日子。今天终于可以告诉大家了,预计元旦节收假,就下印刷厂。估计下印刷厂的同时,就已经可以在京东、当当或亚马逊当中的哪一家预定了,具体是京东先有货,还是当当或亚马逊,是出版社的安排,我目前也不知。


关于签名书(无论1还是2),同样要等到元旦后印刷出来,出版社一次性寄给我后,我才能一一签过,再寄给大家。后台的收货信息,我家领导正在整理。老唐从来没干过这种事儿,没经验,加上中途被举报滥用赞赏功能,最终搞得信息分开几处,有点小混乱。合计四五百人的信息,要在赞赏、支付宝和公众号留言里一一对应上,是个不小的工程,辛苦我家领导了。大家别留言催问,一本都少不了。


元旦节过后,我打算开始在唐书房连载《手银》内容。不过,根据出版社版权要求,只能免费曝光50%内容,就连载前面9课吧!全书就第3课和第9课偏难一点,其他16课都比较容易理解。我打算尽量一周三篇能连载完一课,然后大家有问题的提在留言里。春节过后,我抽时间发前9课的统一答疑帖,正好9篇答疑帖的下面方便留后9课的提问。



今天的内容少,推荐一本书凑凑吧!就是老唐刚看完的《时运变迁》——紧赶慢赶,终于看完了。


以老唐之见,作为一名投资者,应该搞一本,无论是读还是收藏,都有必要。为何这么说呢?老唐个人对宏观类的东西,好感不大,一贯认为靠宏观的东西来做投资,不太靠谱。但宏观类的东西,对于理解这个世界,理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纷争,还是挺有帮助的。它不能直接帮助我们作出投资决策,但能告诉我们身处历史长河的哪一段,类似的情形是否已经发生过,应对措施是什么,这些措施的结果是什么。我想,知道这些或多或少还是有帮助的。


前些日子,我在雪球上说,别被《时运变迁》的副标题《世界货币、美国地位及人民币的未来》吓倒。这本书副标题起错了,应该选类似《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广场协议——亲历者口述历史》之类的才贴切。的确有些知识蛮绕的,但也没想象的那么难。而且,就凭书中的生动的故事和段子拿来当茶余饭后的龙门阵吹水素材,也足够值回书价了看完全书,看法没变。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亲历者的口述历史,套用译者的话,它不是一本教科书,而是一个历史记录。以时间为主线,有经济、金融、军事、政治的事件,也有人情世故,更有插曲式的故事还有作者的诸多反思。有理论,却不是宣教,也不难懂。历史可能不会完全重演,但有本质可循。中国过去参与全球化后的增长模式,与当年的日本并无根本区别,而书中记录的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更可成为当下中国的借鉴。


这本书采用了一种新颖的手法,每一章内容,都分别由当时的亲历者保罗.沃尔克和行天丰雄分别从美日不同的立场和角度阐述。其中沃尔克的阐述,稍微难读一点,行天丰雄的部分,更轻松愉快一些。


保罗.沃尔克被称为“史上最伟大的联储主席”。他主导了世界经济体系从“美元-黄金本位“到浮动汇率制的切换,以惊人的勇气和远见成功治理美元通胀,缓和拉美债务危机的冲击。这些卓越贡献在奠定美元、美联储乃至美国地位方面的作用,堪与赢得二战和冷战相提并论。


行天丰雄,服务于日本大藏省长达30余年,参与了包括“广场协议”在内的几乎整个日元国际化过程,被称为“日元大师”。根据对日本教训的深刻洞悉,他认为人民币未来的挑战不在于汇率,而在于政府与民间的共识和远见、相关重大改革的措施能否与国力的提升同步。


这两位大师,是历史的亲历者,是具备理论水平金融学者,也是具备实操经历的政治家。从他们诙谐幽默的回忆中,读者可以看到一个个伟大的历史事件,是怎么在大家的试探、博弈甚至是误会中诞生的,有助于直接消除流传甚广的两条常见的阴谋论口径:布雷顿森林体系及其崩溃是美帝阴谋;美帝通过广场协议坑了日本20年。如果你曾经或者现在还相信着其中一条甚至两条,这本书更是必看品。


以《货币战争》为代表的部分垃圾书籍,喜欢将一件庞大的国际事务,形容成背后有一个人或者一个家族,算计好了一步又一步的阴谋,其中一方是陷阱设计者,另外一方或多方是受骗者,一步一步被坑死。很符合小时候受到的好人坏人教育,也很符合好莱坞大戏善恶相争的模式,所以“收视率”很高。


然而,现实世界远比好坏善恶复杂,很少有大事件是一开始设计好,然后按照剧本走的。都是通过参与者根据实际情况的演变,不断提出修正方案,不断按照趋利避害原则摸索、博弈和妥协,最终得到某种结果的。现实没那么爱憎分明,大家都是一般一般的自利人,知识能力有差别,但各有自己的局限。


两位作者各自为本书的中文版新写了一章,价值巨大,分别是第11章和附录1,别错过了。另外,表扬一下译者于杰老师,太认真了,书里有好几处原文错误,都是于老师读出来然后找两位大师亲自核对,然后修改过来的。这些脚注是译者心血的见证,证明译者是理解吃透了原文内容,而不是简单的英翻中了事。


这书厚达532页,其中有不少一遍没看懂的东西,尤其是沃尔克描述的内容。但我估计在我的一生中,时不时地还会拿出来翻翻,会不断的在历史中找到适合现实的智慧。说句题外话,这本书还勾起我的兴趣了,我打算把历届美联储主席写的书都买回来瞅瞅,哪怕自己不装那啥,也不能被装的人唬住,哈哈。


有兴趣的,建议购买雪球定制版。学总说,元旦前合作书店有促销,定制版包邮才58,算下来比普通版贵了几块钱,但多了47页的导读,还送10元蛋卷基金份额。不过听说只有几百本库存了,手快有、手慢无,点下面阅读原文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