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不会花很多时间进行常规的尽职调查,总是以飞快的速度完成交易,通常在几天内就签订了第一轮合同。在决定一次收购之前,他从不拜访运营部门,也很少和管理团队碰面。汤姆。墨菲告诉过我:“首府广播公司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进行的最大规模的投资之一已只花了15分钟就谈妥了交易,就条款达成一致。”
尽管巴菲特堪称授权管理的大师,他却从不把资本配置的决策权授予他人。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里面压根就没有业务发展团队或者投资委员会,巴菲特也从不向投资银行家、会计或律师(只有芒格是例外)咨询建议。他自己完成分析工作亲自处理所有谈判。他从不翻开分析师们提供的前景报告,而更倾向翻阅历史数据并据此做出自已的预测。他之所以能够做到行动迅速,就是因为他只购买自己非常熟悉的行业内公司,这使他能够迅速将注意力集中到关键性的运营指标上。查理芒格曾经这样谈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收购方法:“我们并不试图进行收购,我们只是坐等那些无须动脑就知道答案的机会。”
巴菲特的投资模式类似于他的保险子公司再保险业务的模式:长时间的按兵不动,偶尔被大型的投资所打断。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投资布局中,前五家公司通常占到总价值的60%~80%。巴菲特至少有4次在一只股票上投资超过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账面价值15%的资金。他还曾经将巴菲特投资合伙企业40%的资金投资于美国运通公司。
巴菲特处理投资布局管理的方法还有另一个突出的特征:非常长的持有期。现在他所持有的5只主要股票的平均持有期超过了20年(IBM是个例外,2011年它被卖掉了)。与之相对的,典型的共同基金的平均持有期都不超过1年。这就使其投资活动的活跃度非常底,巴菲特称之为“近乎懒惰的按兵不动"。
这么两条投资布局管理的教义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非常强有力且极具甄别性的过滤器,极少有公司能顺利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