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的朋友们,晚上好
目前持仓:腾讯41%,茅台22%,洋河14%,分众14%,古B9%。
下表除『当前股价』和百分比之外,其他科目单位为人民币亿元。

#上期数据

注:①采用席勒市盈率估值的企业,不估算三年后估值;
②持股比例=持股市值/账户总值。在无交易状态下,该比例也可能因每只个股股价波动幅度不同,而发生小幅变化;
③仓位加总偶尔可能为99%或101%,原因是持股比例为四舍五入数据,例如10%代表实际仓位在9.50%~10.49%之间。
本周内沪深300指数基金510310上涨2.1%,本周内老唐实盘净值上涨1.4%。

2023年内,沪深300指数基金510310涨幅-0.05%,老唐实盘净值涨幅+5.89%。

注:老唐实盘年度收益率,取『基金净值法收益率』和『资金加权收益率』二者之间较低的数值记录,均不含新股收益。

本文为老唐个人投资记录,文中任何操作或看法,均可能充满老唐个人的偏见和错误。
文中提及的任何个股或基金,都有腰斩的风险。请坚持独立思考,万万不可依赖老唐的判断或行为作出买卖决策。切记切记。
①本周大事简评。
②洋河中报简评。
③古井中报简评。
④游戏版号及分众补贴。
仅对持股和交易感兴趣的朋友,读到这里可以退出了。后面是对上述事件的展开,无新内容。
本周利好信息频传。
首先是我在8月12日实盘周记里提到的利好措施,一个不漏地全部出台了(原文已被和谐,补发的纯洁版里删掉了下图内容)。

时点:务虚会结束后。具体措施:
央行降息√:8月15日,7天逆回购利率下降10个基点;一年期MLF下降15个基点;8月21日,一年期LPR(贷款基准利率)下降10个基点;五年期保持不变。
央行降准⍻:这条只能打半对,因为央行本周宣布的降准措施,是针对外汇存款的,而不是人民币存款。
央行宣布自9月15日起,我国银行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6%下调至4%。这主要是向市场释放外汇,对抗人民币贬值压力的。
没有读过老唐2017年1月出版的《手把手教你读财报2:18节课看透银行业》一书的朋友,可能对存款准备金的效应有困惑,我用一小段话简单粗暴地做个科普:
6%存款准备金条件下,我国银行每收到个人或企业1美元存款,最大可以向市场投放出16.66美元(1/6%)的可用外汇;降至4%后,银行每收到个人或企业1美元存款,最大可以向市场投放出25美元可用外汇(1/4%)。
这多出来的理论上限25-16.66=8.34美元,就是央行降准措施导致市场外汇数量增加的上限(之所以说上限,是银行能否做到最大值,还要取决于企业和个人的贷款欲望或社会交易活跃度)。
当市场上美元或其他外汇增加时,这些货币价格上涨的趋势就会受到打压,对应的就是人民币贬值趋势得以遏制。
如果这段话也看不懂的,就必须要读《手银》第五页至第十页的《银行的“印钞”戏法》一小节内容了。
存量房贷降息√:本周,央行直接发文,自9月25日起,对于存量房贷(据媒体统计总量约25万亿),要么新发低息贷款置换,要么直接下调利率。
这事儿,我们上周聊过,涉及利益太大,银行一直手捏拖字诀糊弄。

央行这是忍无可忍,无需再忍。霸王硬上弓,随便你们咋想,必须降。想得通,降。想不通,降了以后慢慢想。
话说,你不降我不降,消费投资谁来扛?不投资、不消费,全年5%增长目标靠谁推?
印花税减半征收√:政策手段,幅度,以及时间进度,都被老唐蒙中。
我国印花税本来就只在卖出时征收,买入时不收。对于书房大部分朋友而言,由于本来交易就很少,卖出更少,所以感受不到印花税的威力。
可能对于那些量化模型、高频交易,利好程度要大一些。
不过,印花税下降的利好,不在于财政部具体让利多少,而在于财政部确实真金白银『让利』了,尤其是在今年各级财政几乎全部超紧张的情况下,让利了。它代表的是一种决心和目标。

我个人认为,港股市场很快应该会抄这个作业,降低香港股市交易的印花税,而且力度可能会大过咱们这儿。
印花税下降,带来了一天的YY涨停,但实际结果令市场炒家大失所望,短暂的几分钟之后,网络涌出不少段子,调侃超短牛市。
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这张图了

这个哈哈一乐可以,但从投资角度,建议不要轻视了此时的表态。
我经常喜欢念叨一句话:
估值高了,就会借故下跌,至于这个『故』究竟是什么,千奇百怪,防不胜防,所以索性不防。同样道理,估值低了,就会借故上涨。至于这个『故』究竟是什么,千奇百怪,猜不胜猜,所以索性不猜。
股市短期涨跌是无法预测的。就像本周四古井贡酒靓丽财报亮相后,A股大涨,同时B股大跌。虽然我已经无数次回复过,我不懂股价为啥涨为啥跌,但依然挡不住有朋友追问。
为啥大跌,我也不知。我只知道它经常大跌,但账户市值却悄咪咪地一直上升着。真奇怪呀真奇怪。

此刻的中国股市整体估值水平,无论是看相对估值(指当下市盈率水平在历史最高和最低市盈率水平之间的百分位),还是看绝对估值(指当下市盈率和当下的无风险收益率之间比较),都处于明显便宜的位置。
此时的各种『故』,你来捅捅、我也来捅捅,具体是哪个政策,在哪天会成为上涨的真龙天『故』, 我猜不出来,但我估摸着它会来的。
当然,这只是老唐的个人观点,是想提醒大家此刻不要被网上各种失望的调侃,粉碎了持股的信心。
其实具体的投资过程里,这些『故』来与不来,都不影响我们持有的优质企业向东北方向前进。关心这些外部环境,远不如关心关心企业估值水平。
正巧本周有位朋友在书房刨旧文,刨到书房的《老唐实盘周记2020/12/05》,然后发了一段值得腾个位置上墙的长留言

这留言引发我回顾了这篇文章。文章里有我过去五年里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发出的高估警告:股市向下波动的概率大大增加了,未来几年收益不会好,抄作业的人要提高警惕。

这依赖的是老唐对未来几年疫情、中美关系、国内国际宏观环境的判断吗?脸皮再厚,咱也不敢这样揽功。它的背后就是个常识:估值高了。
自那次提示至今,虽然我并没有葛优瘫,而是以相当高的警惕性,不但在高位清仓海康、近于清仓茅台,卖掉了2/3的分众,另外还挖掘了新的投资对象陕煤并大赚一笔卖出。
然而,正所谓一通操作猛如虎,一看结果二百五,最终依然落了个『收益不好』。
依赖腾讯和洋河两只个股的持续打脸式下跌——至今相对2021年初高点依然是腰斩状态,从那天到今天的两年零十个月,实盘组合一共只赚了6.3%,折合年化收益仅2%出头,还不如去银行存定期呢!
同样,2018年末,我曾发出过一模一样、只是方向相反的提醒:

从2018年末净值2.99算起,到2020年12月5日净值7.14,是涨了138.8%,到2021年2月的实盘高点9.06,是涨了203%。
两次判断的背后,都没有对消息、宏观、国际国内政策的预判痕迹(我坦白,我根本就没有该项判断能力),只是常识,简单地看看估值高低而已。
此刻,我的判断是市场整体低估。体现在老唐实盘里就是五只股票,有三只还在理想买点附近或以下,其他两只也仅略高于理想买点。妥妥滴『市场从来不缺机会,只缺发现机会的知识储备』(以及,钱钱)。
接下来是对民营资本的支持。
对民营资本的支持,首先是金融部门

然后是各地地方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政策落地,比如



各地都会争先恐后地出政策的,不再一一列举。
总之一句话,曾经的无序牛夫人,此刻已化身活力小甜甜。市场环境正在转变,信心会逐步恢复(至少部分恢复)的。
除8月12日预测的这些政策出台之外,本周额外还有其他利好信息。
首先是证监会的减持新规、及放缓IPO节奏。
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发布减持新规。
简单概括就是,具备以下三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无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禁止减持公司股票:
a.公司股票处于破发或破净状态,b.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c.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
这招其实挺狠的,据媒体统计有超过2500家上市公司因此而被纳入了禁止减持名单。这些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实控人甚至第一大股东,突然间就丧失了自己的股票处置权。

严格说来,一个部门是否可以不经立法机构立法,直接发张A4纸,就禁止了市场主体依法处理其合法财产,这是存在法律争议的。真要较真,上述被限制对象是可以去法院告证监会的。
当然,会不会有人去行权,还有很多客观条件限制,咱就不去妄加揣测了。但我觉着,从中应该可以感受到『上面着急了』。
这条新规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在当下外资大幅减少对华投资的背景下。下图是外管局披露的最近25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数据

就不展开解释了,看不懂八国英文的,用微信的自动翻译吧。
不仅是钱,其实外国的『人』也来的少了。
按照文化和旅游部披露数据,2023上半年入境的国际游客仅恢复到2019年上半年(疫情前的正常年份)的12.4%。
本周,我方刚刚宣布从8月30日起,来华人员不用再强制核酸或抗原测试,看后面的数据会否逐步回暖吧。
回到证监会救市的事儿上。除了降印花税和发布减持新规,本周证监会还宣布放缓IPO节奏。这和减持新规一样,也是从减少市场股票供应的角度,呵护市场。
另外,证监会和交易所还联合宣布,调降股票融资保证金比例。8月27日,证监会和沪深京三大交易所联合宣布,将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时的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
该比例不仅适用于新的融资买入,同时也自动适用于原有融资,融资客户无需卖出原融资股票,即可使用新的融资额度。这是扩大入市资金的角度呵护市场。
另外还有针对房地产的专项强心针。
一是,证监会宣布『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不受破发、破净和亏损限制』。
二是,上周说过的『认房不认贷』重大利好落地。本周,各大城市纷纷宣布落实。几乎可以确定,所有城市都会这么干。
所谓认房不认贷,指的是只要在某城市无房,无论在其他城市有没有房贷,银行均可按照首套房的政策放贷。
三是,央行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本周联合下发《关于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通知要求:
不管是不是限购城市,首套住房最低首付一律调整为不低于20%,二套房首付比例调整为不低于30%。
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维持LPR-0.2%不变;同时将二套房贷款利率下限,下调为LPR+0.2%。
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利好,和上周的全体糊弄,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除了国内政策之外,本周美国商务部长的访问,也给双方带来了一些向好的安慰,不详细说了,看截图。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此时的股市,不是适合悲观失望和调侃的时刻,是适合坐稳板凳(满仓无钱者)或睁大眼睛(居然还有钱的土豪)的时刻。
本周大事部分,不知不觉已经聊的很长,加上也不知道这部分会不会被咔嚓
为方便阅读,也为避免咔嚓后再推纯洁版,我把后三项内容单发一帖,作为今天的次条推给大家。
本周跑步1次10公里。

周六同口径除皮净重84.7kg(175cm),环比持平。
祝朋友们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