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这是书院7月25日的Morning帖,从芒格的一个回复,聊到提问和交流的技术,应该有助于书房的朋友提高日常交流和学习效率。由星光整理给大家,谢谢星光

查理·芒格:目前的维斯科金融公司,持有大量流动资产,但找不到什么好的投资机会。如果你能找到好的投资机会,那你比我们强。
我们不是说券商行业不赚钱,而是要提醒大家,对所有销售员的一个共同点保持警惕。
不仅仅是证券行业的销售员,所有拿佣金的销售员,都可能为了达成交易,而不讲真话。很多顾问、律师也不讲真话,与销售员比起来,他们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多年以前,我在帕萨迪纳市有个朋友,是做渔具生意的。他出售的鱼钩五颜六色的。我以前从没见过色彩这么丰富的鱼钩。
我问他:『你这鱼钩五颜六色的,鱼是不是更容易上钩啊?』他回答道:『查理,我这鱼钩又不是卖给鱼的。』
你们笑归笑,所有人都有这个倾向。所有人的潜意识里都有这样的偏见:给别人提建议时,以为是在为别人考虑,其实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
自己用不用理发,别问理发师。从自己利益出发的,不仅仅是券商。
——1988年维斯科金融公司股东大会问答
唐朝:Good Morning,朋友们早上好~.~今天我们开始1988年股东大会问答。
看回复,应该是有位股东说券商给他推荐了什么投资机会,问芒格怎么看。这段回复里有两处经典语录,是经常被人们引用的:
一个是五颜六色的鱼钩不是卖给鱼的。能不能钓到更多鱼,没有关系,只要钓手愿意付钱就行;另一个是自己是否需要理发,不要去问理发师。
两处内容都浅显易懂,不需要解释。倒是顺便可以聊聊关于提问的技术问题。
一个好的问题,本身和好答案一样稀缺。提问的方式不对,完全可能引导回答者给出错误或无效答案,成功实现了自我欺骗。
举个最近常见的例子,有些朋友会问老唐,你今年的钱是不是出境去买了美股呀?
这类问题能得到什么答案呢?且不说个人隐私和边界感的问题,我国外汇管理办法明文规定,居民每年5万美元的换汇额度,是不允许拿去投资境外证券的。
这规定是否合适,是另一回事,它的存在是一个事实。所以,任何被提问的理性人,如果不愿自证其罪,答案要么是没有(可能真、可能假),要么就是直接忽视你(可能是不愿意回复你,也可能只是真话不能说、假话不愿说)。
再比如,书房后台经常会有人问我:老唐,现在某某股能不能买?这类问题又期望得到什么答案呢?
我能理解,愿意给出买点的股票,明明白白列表在文章,精确数值也给出了。没有列出的其他股票,说明我没有深入研究,或者至少我没有发现什么机会。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能给出什么答案呢?答:可以买!我没有这个肯定的能力;答:不可以买,我同样没有这个否定的能力。
更何况,我和提问者又不熟,不知道你的投资风格,资金的多寡,波动承受力如何。
哪怕是我的持股企业,在我自己下手买的时候,我也没有能力确定『你』究竟能不能买。
怎么回答?我最真诚的回复也只能说:我现在买了。但你能不能买,你要自己决定。
更可爱的是,我还经常遇到这样的提问:老唐,某某问题我为什么看不懂呢?
你为什么看不懂,我咋知道?你如果非要逼我给出一个答案,难道我能说是因为你笨、你懒?哈哈
这么回复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这种提问发出来的瞬间,就注定了一定被忽略。
别笑,真的,其实这种注定得不到有效回复的提问,还有很多类型。
正好借机把@云之上 前几天刨出来的,书房2019年关于提问的旧文再转发一遍。

这些提问和交流的技巧,不仅适用于书房,也适用于你的工作和生活场景。多想想,可能你的人生道路也会变得不一样

2023年7月25日

邓聪:无论投资还是其他行业,利益一致是非常关键的,如果管理层本身没有股份或者股份很少,那他就很难有足够的动力去推动企业利润长期持续地提升。
因此,要投资一个企业,看股权架构也是重要的一个观察点,如果能实现各类核心关键人与企业的利益一致,无疑是很重要的加分项。
星光《BEYOND》:老唐今天告诉我们,一个好的问题,本身和好答案一样稀缺。提问的方式不对,完全可能引导回答者给出错误或无效答案,成功实现了自我欺骗。
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的震撼,我以前是想到了什么就说什么的人,可以说有点说话不经脑子的人,这不单单给别人带来非常不好的体验,也很容易给自己找到不思考的借口。
通过老唐日拱一卒的投喂,我觉得我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了,尽量让自己努力能提出一个好问题,这不单单是一个问题,更多的是自己思考的结晶,谢谢老唐。
春玉:今天受到了启发,甚至可以说是醍醐灌顶。我也属于心直口快,大大咧咧类型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一直是有啥说啥,怪不得一直混的中不溜。
老唐说的是如何提一个好问题,对我来说引申一下就是如何提高自己讲话的艺术。
Rose.:星光这个感悟说的特别好,我的理解是心直口快的人,其实是懒于思考。
柔:自己要不要理发,不要问理发师;同理,要不要买房子,不要问中介;要不要买保险,不要问经纪人。。。
当你的买卖与他的利益相关时,他都会倾向于遵从他的利益。思考上述问题时,还是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自己究竟需不需要?
唐朝:柔柔说的对,有些事情只能自己给出答案,不可以也不应该依赖他人。
笨鸟慢飞: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来选择该讲什么话,这几乎是每一个人在潜意识当中固有的做法。
不仅销售员、顾问、律师在面对客户时是这样做的,哪怕是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往往也不能免俗,表面上看起来是为孩子好,但是不是真正能够让孩子健康、快乐的生活则不一定。
只有实事求是站在对方立场来考虑问题的时候,才会让对方感受到真诚和温暖。
唐朝:『实事求是站在对方立场来考虑问题』——这个可以拿来律己,不能拿来要求别人。
唐门行者:提出一个好问题 确实是非常珍贵的,那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从回答者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的具体形式和内容。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扔出去一个疑问,那样自己大概率也只能得到一个简简单单的答案。
墨凝于纸:弗里德曼说:『愚蠢的问题得到愚蠢的答案是应有之报。』
素菊:对所有销售员保持警惕!销售员真不是一个好的职业呀(流汗流汗)。
但若能有意避免以自己利益出发的偏见,做一个总会站在客人立场去考虑的业务员,以长期的视角做事,客人的眼睛也是雪亮的。你体面做事,日后一定会在人生旅途中的某个时刻,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回报你。
无语:自己用不用理发,别问理发师;如果自己就是理发师,这样的偏见才更难发现,更应警惕。
例如我作为家长,总会下意识给小朋友建议,我都认为是为小朋友考虑的,这点就很值得反省。没事不建议,小事少建议,大事分利弊,还是少建议。
唐朝:哈哈,嗯,多分享,少建议。这是快乐的诀窍。
YQY:成年人之间的沟通,更多的应站在交流观点的角度上。
我们不妨把自己的建议换成选择,仅仅只是提供另一个视角的看法和观点,让对方去参考,把最终的选择权留给别人。
唐朝:YQY这个认知和态度很棒,点赞。
林飞:转一段张五常先生关于怎么提问的建议:
老师因为学生多而不能给每个学生很多时间。认真的学生要在发问前先作准备工夫。这工夫是求学的一个重要过程。
孔子说得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分清楚『知』与『不知』,最容易是做发问前的准备工夫。
这准备工夫大致上有三个步骤:
第一,问题可分三类——A.是什么What?;B,怎样办How?;C,为什么Why?学生要先判断问题是哪一类。A类问的是事实;B类问的是方法;C类问的是理论。
问题一经断定是哪一类,学生会知道自己的『不知』是在哪方面,可免却混淆。
如果要问的多过一类,要把问题以类分开。这一分就可显出自己的『不知』所在。
第二,要尽量把问题加上特性。换言之,要问的一点愈尖愈好。
第三,在问老师之前,学生要先问答案是否可以轻易地在书本上找到。若然,就不应花老师的时间。
大致上,用以上的步骤发问,答案通常自己可以找到。还要问老师的话,你发问前的准备工作会使他觉得你是孺子可教。
唐朝:飞飞这个补充好。
泺圣天:如何更好的提问,是一门学问,可惜这门学问从来没人教,所以很多人才会问很多无效的问题吧。我以前也问过无效的问题,看了老唐文章后好了很多。
淡蓝:我一般都是自己实在想不通的问题,同时自己稍微预想一下答案,然后再提出来。但其实依旧可能会问出蠢问题,这是个人知识和认知局限导致的。
但我有一个好的地方,就是问了如果没有得到答复,我会反省自己,是不是问题不合适,而不是责怪别人不回答。
这是真的,早期我在书房问过一次老唐某某股票能不能买的问题,老唐忽视了。后来我为自己深以为耻,那问题太幼稚了。
裙裙:无脑的提问,得不到有价值的答案!
我们有问题,可以搜索书房和书院!这已经比唐师已经有优势了。唐师有问题和疑惑,只能自己扛,通过不断的阅读和思考去找到答案!
你看唐师对互助储贷银行的理解,从看不懂到写出万字科普,中间隔着6年的阅读距离。
零壹:有的人发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问别人,而不是先去自己找答案。其实不做伸手党,在自己挖掘答案的过程中,往往会收获更多。
伯涵:有多少好答案,在等待一个好问题。问题提得好不好,本身就很反映提问者的水平。
我觉得一个好问题,至少要满足:1.提问者真正困惑的;2.被问者知道且愿意答的;3.能够给第三方有启发性的……欢迎补充。
常思阁:好的问题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可能比好的答案还难得与可贵。虽然我现在还不太是一个能给出好回答的人,但是,我可以先努力学着去做一个能提出好问题的人。
甚至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先努力学会提出好问题,能提出好问题了,再试图去给自己或者别人的问题提供好答案,这应该也是一条简单易懂,但不容易做到的成长之路。
Mr.chen :有时候问题比答案更重要,好的问题提出来的过程中,或许答案就已经浮出水面,所以,提问题并不是张嘴就来,也要经过思考,讲究方法的。
读书卷:原来也总想直接问,其实是懒,后来就直接号内搜,以至于发现没什么问题可问了,说明自己进步了。
乙亥冬月初二:彩色的鱼钩引人遐想,购买物品不是追求物品本身的实际用途而是好看,这也是一种由来已久的一大类人的特性,好像现在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关于『提问』的话题,好的问题比好的答案更重要,一部《论语》就是很好的明证。
提问题要尽可能的提自己在某一点的迷茫,是为了解惑,而不应该是打探别人的隐私,更不应该将自己的重大利益相关交于他人决定,除非是因为给未来失败找一个可以抱怨的对象。
三文鱼(1/3600):好问题比好答案更重要。因为前者是前提,问对问题后才有可能得到想要的回答。(甚至,问对问题后,对方才有可能帮你想答案)。
进无止境:『一个好的的问题,本身和好的答案一样稀缺』,能提出好问题的人,往往都是经过了认真学习和深刻思考的人。
这样的人本身就稀缺,但书房很多。这些问题引出老唐智慧的回答,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食兔君:好的问题是稀缺的,甚至比好的回答更稀缺。因为回答至少有个问题在指引,而问题本身却漫无边际。
好的问题能激发好的答案,遇到了就要把它捡起来,塞到拾遗里去。
林中漫步:《老唐谈如何提问》
会提问题是个宝,换位思考不可少。
涉及隐私免开口,逾越法规不打扰。
表述简练方便答,遇到不懂多思考。
只要常存同理心,你好我好大家好。

2023年7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