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空仓、半仓还是满仓,仓位究竟如何确定?

空仓、半仓还是满仓,仓位究竟如何确定?

前言:这是书院7月5日早上的Morning帖。
从芒格在1987年维斯科金融公司股东大会上的一个回复,谈及仓位背后掩盖的投资理念区别。经星光整理后分享给大家,谢谢星光。
查理·芒格:这些年来,我们谨小慎微,积聚起了这么多的资产,而且资产质量还很高。现在,我们持有大量现金,却找不到好的投资机会。
我们的母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持有西科80%的股份。伯克希尔也面临着和我们一样的问题,伯克希尔持有10亿美元左右的中期市政债券。
我们真不愿意持有市政债券这样的资产,但现在就是这个环境,放眼望去,只能持有市政债券,没有更好的选择。
唐朝:今天这段,核心内容我们都已经很熟悉了:投资不要有什么空仓半仓满仓的概念,我们永远是满仓的,无外乎是满仓什么品种的问题。
股权、债券、理财、银行存款都是投资对象,满仓银行存款也是满仓。
这不是概念之争,也不是要故意搅浑水,而是要从根子上理解:任何资产都是投资对象,我们永远做的收益率比较,而不是通过预测资产价格来决定进入还是退出。
早在八年前(2015年10月)我和释老毛在雪球辩论是否可以『价值选股、趋势择时』时,我就写过这样的一段话:

唐朝回复释老毛:关于你说的空仓和持有货币是偷换概念的问题。我不同意这个观点。
我认为,当我们说将财富配置在现金上的时候,背后的逻辑是当前股权的预期回报率低于现金(或类现金资产)回报率。
而当你说空仓的时候,背后藏着的含义,是认为明天的股价会比今天低。

该次辩论内容经参与各方同意,2016年以《价值投资vs趋势投资》为题收录在书房了。
从这个思路考虑,自然就失去所谓半仓空仓等仓位概念了。
类现金资产也是候选投资品,投资者只是永远在自己能够理解的候选投资品范围里,选择投资回报率明显较高的那个就好。
估值只是一个比较,比较不同资产之间的盈利能力和确定性。
空仓、半仓还是满仓,仓位究竟如何确定?
脑袋里始终是这种思考模式,你自然就不会去考虑『择时』了。但神奇的是,不择时的人却往往会被人发现经常『准确择时』。
比如,芒神此刻说伯克希尔和维斯科手头持有大量现金和债券,结果半年左右就在毫无利空信息冲击的情况下,爆发了著名的黑色星期一。
我们重温一下那次股市崩盘的恐怖场面:

1987年10月19日,又是一段美国股民的黑色记忆,这一天美国股市又一次大崩盘。股市开盘,久违了半个世纪的恐怖重现。 


仅3小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这意味着持股者手中的股票一天之内即贬值了二成多,总计有5000亿美元消遁于无形,相当于美国全年GDP的八分之一的财产瞬间蒸发了。


随即,恐慌波及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10月19日当天,伦敦、东京、香港、巴黎、法兰克福、多伦多、悉尼、惠灵顿等地的股市也纷纷告跌。


随后的一周内,恐慌加剧。10月20日,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跌幅达14.9%,创下东京证券下跌最高纪录。


10月26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126点,跌幅达33.5%,创香港股市跌幅历史最高纪录,将自1986年11月以来的全部收益统统吞没。


与此相呼应,东京、悉尼、曼谷、新加坡、马尼拉的股市也纷纷下跌。于是亚洲股市崩溃的信息又回传欧美,导致欧美的股市下泻。


据统计,在从10月19日到26日8天内,因股市狂跌损失的财富高达2万亿美元之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及间接损失总和3380亿美元的5.92倍。


美林证券公司的经济学家瓦赫特尔,因此将10月19、26日的股市暴跌称为’失控的大屠杀’。


这次暴跌的诱因,直到目前金融和经济领域里依然争论不清,因为当时并没有什么利空信息冲击,无端端就崩了。
目前业内主要将锅扣给计算机自动交易,以及机构的组合持仓比例风险控制。究竟它们是不是真的罪魁祸首,谁知道呢?
其实,真相很可能只是『估值高了,就会借故下跌』。
空仓、半仓还是满仓,仓位究竟如何确定?
有意思的是,巴菲特在『黑色星期一』前一周就果断大量减仓了。

就在黑色星期一发生的前一周, 10 月 12 日前后,巴菲特已经指示经纪公司将他持有的普通股, 除了三只 “死了都不卖”的股票, 其他的几乎全部清仓了——摘自《巴芒演义》299页.


哈哈,是不是好像精准择时了?其实它们只是比较的结果。
如果巴神能够择时,就不会在黑色星期一前一周,投出伯克希尔有史以来最大的单笔投资:买入所罗门7亿美元的优先股。
当时所罗门股价在32美元左右,以此为锚,优先股三年后的转股价格定在38美元。
他如果有择时能力,只需要拖到黑色星期一之后(所罗门股价腰斩),哈哈,那时的转股价,恐怕就可以直接定在20美元左右喽。
套用老人家自己的原话:

I can’t time stocks—I don’t know anybody else who can either…— Warren Buffett. 

我没有能力择时,我也不知道谁有这个能力……——沃伦·巴菲特 。


在1989年的维斯科金融公司股东大会上,芒格也自嘲过这笔投资,他说:

从所罗门这笔投资上,你就可以看出来我们有多擅长捕捉时机。我们刚达成这笔交易一个星期,股市就爆发了黑色星期一。
我们刚达成交易,就遭遇百年一遇的创纪录暴跌,这点儿踩的,也太背了。
早知道一星期后股市会暴跌,我们肯定要等一等,等风暴平息了,再谈这笔交易。我们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这笔交易没有赶上好时机。

再举个咱们身边的例子:2021年初,某胖在均价2366元对第一重仓股茅台实施清仓式减持,在12元上下卖出2/3的分众,在均价60出头清仓海康时,是择时吗?
那个傻胖,但凡要有那么一滴点儿择时能力,怎么可能蠢得留着满手700的腾讯、250的洋河不跑?
再比如去年10月,拿22.45的陕煤换成249的腾讯、5.37的分众(均指送股分红前的实际价格),那是择时吗?
我们都在场,很清楚它只是『像』择时,但并不『是』择时。它们只是资产收益率比较的结果而已。
那个胖胖真没有择时能力,其实睿智如巴神和芒神,也没有。真没有。理解不了这一点的人,很容易因为神化巴芒,而失去学习可复制能力的机会。
空仓、半仓还是满仓,仓位究竟如何确定?

2023年7月5日

空仓、半仓还是满仓,仓位究竟如何确定?
Helen.:投资就是在能力圈内比较,永远比较。始终比较当下所有的投资机会,选择当下最合理的机会。投资就是这样,有时播种,有时收获,有时呆坐。
ViV:投资就是永远在比较,当市场高估,没有目标企业,能力圈内兜底的就是指数基金和债券等类现金资产。
忘掉其他一切杂念,在所有标的之间比较收益率,然后买定离手接受后果,人生会变得更理性、从容和简单。
这些道理,看起来简单理解起来也简单,但实践途中不被其他念头魅惑,始终坚守又非易事。
投资是一场修行。稻盛和夫说:唯有读书和挣钱,是一生最好的修行,前者使人不惑,后者使人不屈。诚哉斯言。
唐朝:唯有读书和挣钱,是一生最好的修行,前者使人不惑,后者使人不屈——妙语呀妙语。
守候ing:当时看到唐师满仓的这个概念,也是有种直击灵魂的感觉,一下子就想通了『投资就是比较』『all cash is equal』的核心概念了。
Mr.chen :投资就是把我们的钱钱,放在我们能够理解的收益率最好的资产上。
股票是资产,债券是资产,现金也是资产,我们永远都是满仓,只是资产分布情况不同。
投什么,不投什么,背后的逻辑永远就是比较,买什么划算当然就买什么,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有些操作看似神来之笔,其实是优秀投资体系的必然结果~。
:永远比较的结果,就是卖出高估的资产,买入低估的资产,这表面上看起来像是『择时』,其实只是比较的结果。
1987年的崩盘,实在是太恐怖,从美国开始,传导至世界各国,跌得让人怀疑世界是不是出问题了(幸好当时大A还没有诞生,不然大概会是跌得最劲的那个?)。
这种恐怖的暴跌,更让人对『市场先生是颠的,只可利用、不可预测』有更深入的认识。所以必须要远离杠杆,使用长期资金,使自己无论市场发生何事,都能活着。
刚好昨天刷到一个小视频,巴菲特介绍他的办公室过道上贴着的旧报纸,上面全是各个时期的市场大暴跌,比如1907年,1929年……
他这么做是想要时时提醒自己,市场上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必须敬畏市场吧。
淡蓝:从一个人一辈子都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投资,一辈子都是在主动或被动的投资,从来就没有人可以空仓。
就很好理解为什么说很多人哪怕是储蓄,也比大部分人强了。因为大部分人要么在股市里面赌博,要么在股市外面赌博。
是咯是咯喂:无端端就崩了,20%、30%的崩。这时候没有杠杆,大喊一声刺激啊,然后或许还能搓手手看戏,要是杠杆在身,那就真是刺激了……
唐朝:是啊,当时跳楼的人可不少,指的是真的跳楼结束生命,不是形容词。
:在市场整体估值偏高时,资金该如何存放确实是个困难的选择,珍惜此刻可以闭着眼睛买买买的时机吧。
不过,我们在投资这个领域中有个巨大的优势,当手里握有大量可支配资金时,没人逼我必须做什么。
巴菲特说:投资的诀窍就是坐在那儿等待好球,不是好球绝不出手。至于在旁边不耐烦地大喊”打啊,你个蠢货!”的那些观众,忽略他们即可。
蚊子:回看2021年的书房文章,有部分人惊叹老唐在茅台上的操作,觉得老唐神人,成功逃顶。
可惜他们啊,真是深入宝山空手而归。这哪是什么择时,这明明早都写好了摆在那儿的,就不看。
爱洋洋的芘芘:投资需要的不是择时,是择内在价值,是择投资收益率。
鲤鱼:持有现金也是持仓,我们永远满仓,只是比较哪个投资品回报率高就选哪个。这句话使我当年看了《手册》,完成了从猿到人类的进化。
姚队:明明是从猿进化到鱼,哈哈哈。
戳锅漏BearG:今天又来到了这个经典概念,我想只有理解了这个概念的人,才能真正通过投资第一课。
不然心里总是会不自觉地,去寻找『落袋为安』的机会。歧视现金,就没有看到全景图,投资体系缺一只腿儿。
Show talk:『任何资产都是投资对象,我们永远做的收益率比较,而不是通过预测资产价格来决定进入还是退出』。当我看到这句话时,很震撼。
原来投资是这么思考的,这点想通了,投资中的大量问题就迎刃而解。
更关键的是,个人的投资思维会因理解这个思考点而也上了一个大台阶,从此告别追涨杀跌,择时预测。
关关:我们永远逃不开投资这一项,无论是存银行、买债权、买基金、还是买房等。
既然是必选项,那就一定要认真学习投资的内容。挣点钱真得不容易,不要让通货膨胀,偷走了我们辛苦的劳动成果。
投资就是比较。比较到底哪种方式更适合自己。通过学习后,比较哪种金融产品能在安全的前提下获得更高的收益。
在股票市场也是比较,比较更了解哪家公司,哪家的估值更合适。在唐师的引领下,学习投资,快乐生活!
老张:今天这个早餐有三点感受:
①人的一生跳不出,『必然要投资』这个如来佛祖的掌心,无非是被还是主动!早一日醒悟,就早一天开始获取更高的收益率~
②看看今日长红的美股,我们很容易忘记掉,也曾经有过股指每天百分二、三十的惨烈跌幅!
相比之下突然就理解了,咱们现在的行情,为什么只是称之为『震荡』,果真是事事难料,不可测!
③梦想『择时』成功,那就是上帝视角,认为自己具备超能力。
早一天意识到自己和某胖一样,只是一枚凡人,便会早一日去寻找价值之锚,反而不易被市场波动的风浪给卷走~。
土龙木:第一次在《价投一》里读到『投资不要空仓半仓满仓的概念,我们永远是满仓,无外乎是满仓什么品种』,当时就被震住了。
紧跟着对估值的定义为『任何资产都是投资对象,我们只是对不同资产盈利能力的比较』,更让人感觉抓住了投资中的圣杯。
因为我们内心有了『永远比较,永远选择,永远让财富以收益率更高的资产形态存在』,所以表现看起来择时,只是像『择时』,其实并不是。
天蓝:依然记得去年第一次看到唐师说自己厌恶现金的时候,我是非常困惑的,思考+阅读很久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不是我不想择时,而是择时的难度太高了,臣妾做不到呀。巴芒唐的智慧远高于我,他们都做不到的事情,对我来说,放弃才是明智之举。
投资就是比较,永远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选择收益率更高的那个。
其实,我们也可以把投资的概念扩大,就可以轻松找到很多问题的答案,比如,主要精力是放在工作上还是投资上?资产达到多少可以全职投资?比较一下收益就有答案了。
星光《BEYOND》:是的,老唐引经据典的手把手教我们,投资就是永远在比较,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只选收益率最高的。
不单单在投资中,在我们一生当中所有的决策都应该建立在这种思维模式之上,这样才不会让我们的人生,始终处在随波逐流的被动之中。
而所谓的(择时,空仓,半仓)等概念,只是旁人看到我们投资体系所表现的现象之一,而我们真正的核心内核是比较,永远在比较,无它也。
鱼风暴:是的,我们都在场,跟着老唐一起经历了21年高位卖出茅分海和22年换出陕煤,亲身的经历让我对投资永远是在做收益率比较有了更深的认识。
王杨健:永远比较,永远学习。最近在看芒格之道,顺便在回刷唐书房的文章:18年10月,20年年初,20年3 月,21 年年初,21 年 8 月,22 年 3 月,22 年 10 月。
从大跌到大涨再到大跌,经过这么一个轮回。每次在关键节点,你也写出了最好的文章,跟随你的脚步一起前行的感觉真好。
何为贵:它只是『像』择时,但并不『是』择时——唐朝 。
感谢老唐又贡献了一句可以好好珍藏起来的金句。理解行为背后的逻辑才是关键,也是最有魅力的部分。
同样一份工作,有人甘之如饴,有人怨愤不已。同样是官场,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赴考场。所以要看到行为背后的逻辑才能看到本质。
FLJ:刚接触唐书房的那会,我挺困惑这个满仓、空仓、部分仓位有啥不同,有时候觉得空仓也挺好的,等待买入点再买入。

随着学习的深入,看到:所谓空仓半仓七成仓,就是利用部分或全部资金,妄图通过高抛低吸的手法,去获取超额回报。


够诚实的话,看看自己的账户市值,应该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无法预测股市何时暴涨(否则早上福布斯了)。


现金及类现金资产,是法币时代少有的100%确定亏损的资产。我们寻找潜在回报更高的资产——摘自唐书房2018-04-26《投资是一生的事》


然后这个就瞬间想明白了。
叶子:经常听到两句话『巴菲特真神,持有股票翻了几番;哎呀,老巴也不是神仙,你瞧,就一天伯克希尔蒸发掉几百亿』。
这两种声音,常伴随股市涨跌不绝于耳,现在对这种声音一笑而过。
西子:想到投资收益不是一种预期,而是投资体系下的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择时也不是一种刻意行为,而是一种资产收益率比较的自然结果。
宁静:大多数人常常在股市大涨时,认为发财的机会来了,水涨船高嘛,结果搁浅在沙滩上。当熊市来临股市低迷之际,却抱定这个时候一定要现金为王。
读经典,我们自己没有能力的时候,成功的人就是我们的学习榜样。
Viky:不择时的人却往往会被人发现经常『准确择时』,真的深刻。
当时分众明明到了卖点,总想着还会涨,结果是抄作业抄到一半,和老唐的收益差距巨大。但是陕煤是跟上了步伐,真是价值不菲的现场教学。
一粒尘:陪读太精彩了。不光谈及对原著的理解,还引申到了历史事件的科普,辅之以实盘操作过程,最后又总结出指导我们操作的理论。
另外,我觉着如果一定要用『择时』这个词,那『择』应是比较后的选择,『时』是当下时点资产的收益率及确定性。
空仓、半仓还是满仓,仓位究竟如何确定?

2023年7月5日

空仓、半仓还是满仓,仓位究竟如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