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书房拾遗第90期

书房拾遗第90期

前言:书房有些问答,有记录和分享价值,却因散落在不同地点,部分朋友可能看不见,挺可惜的。

老唐尝试顺手将它们拾起来,做个保存和分享,命名为《书房拾遗》。

收录过程中,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对问答原文或许会有少量补充和修订。

大概每凑够四五千字,就推送一期。今天是第90期。

书房拾遗第90期

唐朝巴菲特经常给大多数投资者推荐收费低廉的SP500指数基金,比如代码VOO年费率为0.03%,或代码SPY年费率0.09%。

(国内的沪深300指数基金,以510310为例,年度管理费和托管费合计是0.2%,其他也有超过1%的)。

巴菲特认为长期持有低费率的SP500指数基金,可以跑赢绝大多数专业人士的费后收益,这不仅有数据,也有逻辑支持。我在《巴芒演义》里已经详细阐述过,这里不赘述。

只额外补充一个数据:最近十年(2012年末至今),以VOO为例,它带给投资者的年化回报是略高于15%(已含股息、已扣费)。

投资指数基金要克服的核心问题,主要是动摇。

造成动摇的因素首先是,指数基金本质上是取平均数,所以必然会落后于大量的赢家,如何不眼红短期的赢家,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认知不坚定的人会有无数理由动摇的。

造成动摇的其次因素是,指数基金长期能跑赢绝大多数专业投资人士,也不一定能确保每年都是正收益,很有可能很多年都是负数。

此刻能否有坚定的信念继续持有,甚至欣喜若狂地不断投入,这依然考验投资者对“投指数基金究竟是投什么”的认知,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VOO最近十年的年化回报略高于15%,当然很可观,主要原因是最近十年美股走势喜人,SP500指数从2012年末的1426点到今天的3901点,不含分红的指数本身已经有了年化10.6%的回报。

而以沪深300指数基金510310为例,最近十年的年化回报就只有6.7%(基金从1元发行价到今天的1.912元市价),这一方面主要是股市本身走势的差异(沪深300指数从2012年末的2523点到今天的4027点,不含分红的指数本身只有年化4.8%的收益),同时基金费率高于VOO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除了上述两个和回报有关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那就是未来真的会和历史数据一样吗?

这是书房常见的提问,如果未来沪深300走势如日经指数或恒生指数,甚至更尖锐的问法,如果此刻是1949,未来股市没了,还能投资吗?

这本质是个无法回答的信心问题。股市没了,投资指数基金自然是不可能有良好回报的。

但若真有那么一天,反正那时你只要还在国内,拿什么都一样是损失,所以也没什么好操心的(操心也没用),只能趁还没发生的时候努力赚钱,让自己和家人多一点选择能力。

日经指数由于不了解,没法谈,但恒生指数倒是可以谈谈。恒生指数最近十多年的确走的相当糟糕,目前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这当然和最近几年香港发生的很多事情有关…… 站在此刻回看,当然是满屏的十年不涨,十五年不涨。但历史最低位究竟是机会还是风险?仍然涉及对未来信心的问题,无法讨论。

刚好最近我的微信好友陈嘉禾(公众号“陈嘉禾的研究”),写了一篇文章,统计了过去十五年恒生指数的回报情况,值得一看,如图。

书房拾遗第90期

简单的说就是:从2007年8月28日到2022年8月28日,整整15年,恒生指数从23364点跌至20170点,累计下跌13.7%。

分拆跌幅组成,成分股期间利润上涨了66%,折合年化3.4%,但估值水平从17.1倍pe,跌至9.26倍pe,近于腰斩,折合年化-4.3%。

也就是说,虽然恒生指数成分股利润增幅一般,只有3.4%,但不是指数下跌的原因,指数下跌的核心原因是估值水平的下降。

如果将期间现金分红加回去,这15年间恒生指数成分股的利润年化增长7%,pe年化-4.3%,结果15年累计收益是44.2%,折合年化2.5%。

的确不理想,但大体相当于存款收益,没有指数本身看上去那么惨。

至于此刻的历史最低点回看的2.5%,是否令人难以接受,以及此刻是机会还是风险,如前所述,属于每个人的观点问题,无法说对错。

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我认为机会大于风险,但我不能确定我一定是对的。

唐朝:有朋友谈我们和美国不同,所以对数据是否适用于我们报以怀疑。原话不合适收录,咱们跳过。但这个观点是常见的,可以聊聊。

是的,今天看恒指十几年不涨,我们的确可以吧啦吧啦出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因。但这种解释方法会遇到一个困境:

最近10年年化15%的无敌牛指数美国SP500指数,之前一样经历过十几年不涨的历史:SP500指数1999年收盘1469,2012年收盘1426,十三年没涨。

小蒋:如果碰到了十几年不涨,还会有多少人坚信价投?

唐朝:所以要搞懂逻辑。没有坚实的逻辑支持,长期投资过程中大概率会被“眼见为实”所欺骗,中途甩下车,最终望尘兴叹。

土龙木:我再补充两个美股道琼斯指数1929到1954年年指数没涨,1966到1983年指数没涨。

沈阳郭宝荣:投资是持续一生的事。既然选择定投指数基金,把时间傻傻的拉长到一生也省事儿了,投资的钱不是用来花的是用来看的—看着它慢慢增长。

唐朝:What I want is not money. I think it’s fun to make money and watch it grow. 我所想要的并不是金钱。我觉得赚钱并看着它慢慢增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查理.芒格。

蝈蝈已然有了芒格的境界…

画船听雨眠:那20年不含股息的年化也就是5%··· 这数据让我都不敢给人推指数基金了。

唐朝:2000年末到2020年末,SP500含股息回报是20年年化回报率7.5%,正常期望值也就10%±2%范围,偏离不大。

如果期望值很高的话,本就不适合投指数基金。

画船听雨眠:对,我刚算的是1999末至今23年年化收益,看您说的2000-2020年的数据,给我的启发是,1999年末是互联网泡沫破灭前夕,所以只要不是大牛市末期一把买入,做指数定投长期收益率基本不会偏离区间太多。

若能做到估值低的时候多买点,估值高的时候少买点,收益率还会更高。但问题就在于您说的,大多数人没有这个自控能力,容易变成市场的提线木偶。

SK:参考嘉禾老师的算法:用wind数据,标普500在这13年期间利润年化增速4.5%。主要是估值PE下降了45%导致。

书房拾遗第90期

裙裙:唐师,今天早上晨读摸你贴后,我刚刚想到一种宽基投资办法,是投美国、印度等宏观上经济能持续增长,但是没有能力进行研究,又想分享他国经济红利的办法,您补充的这一条,立马又陷入迷茫啦!

SK:我觉得宽基本质上就是分享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同时要注意不贵的时候投。

老唐说这个是虽然美股长牛但也经历过13年不涨,主要原因是1999年底贵了。投美国、投印度,需要1:确信他们经济未来会持续增长 2:当前不贵。这两点要有把握才能投。

谷雨轩hz:老巴从1957年一直喊,市场高估了,一定要小心,喊了十多年,清仓了。

之前一直以为巴菲特也择时,其实不是,巴菲特的确对高涨的市场保持警惕,但其实与他关系不大,他就盯着能不能找到能力圈内的低估企业。

后来,他找不到了,就退出了,而不是精准的猜中了市场高点。老巴眼中市场高点低点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找到能力圈内低估的企业,找不到就再见,就这么简单。

大盘十几年涨不涨,没关系,用巴老的话说,这种市场给投资人提供了更大的优势。因为总可以找到买入的标的,也是老唐说的,牛市降低了投资者的长期收益。

投资者不期待牛市,是思想的一次飞跃。投资体系不依赖牛市,是投资体系成熟的标志。

bp: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要瞅地”。

画船听雨眠:那算不算就赚了点分红的钱呢?

唐朝:算。

:说到底是时代造就人才啊,如果生在50年代的美国投资指数基金到现在也成富豪了…人生有几个10年呢…

唐朝:也对。不过呢,也要看到五十年代出生的美国人,今天没有成为富豪的多如牛毛。

马梦犬老师:唐师:为什么国内指数基金管理费高于国外呢?竞争为什么没有让管理费降下来呢?

唐朝:竞争不足,行政管制。

诚信装饰:我又看了看,510310没有买错啊,二年多了为什么没有分红呢?怎么回事?

唐朝:510310没分红,实际就是分红再投资了,在净值里。

分不分红没有什么区别,想用钱,卖一点就是了。每份净值1元的1100份基金,和每份净值1.1元的1000份基金,是一回事。

李凯:在老唐的引导下,多次阅读老巴在致股东信中解说指数基金投资,我也深刻认同“指数基金是最简单且有效的长期投资方式”。

但是之前一个朋友提出的一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完全想明白:如果今后有一天自己需要用钱的时候(比如退休了),恰好赶上股市大跌,

像1929-1933下跌86%、2000-2003下跌47%,投资指数基金岂不是要亏钱吗?请问唐师和大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唐朝:是。没有什么看法,这就只能是运气。尽量不要把自己逼进被迫卖出的境界,没有其他办法。

2022年9月16日

唐朝:无意间在电脑里翻出一张图,来自且慢的数据回测。挺有意思的,可以和昨晚的指数基金主题搭配。

书房拾遗第90期

我没有看原始数据,也没看回测方法,不过且慢的回测数据,我觉着应该是可信的。

这张图表达的意思是:团队回测了2005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合计约16年出头的时间里,以沪深300指数为投资对象,每月投资金额固定,定投的日子分三种:

①每月第一天;②后视镜看到的每月最高点;③后视镜看到的每月最低点。

结果:①固定第一天买入的,年化收益率7.88%(注意:是资金加权。不是2005年元旦一次投入,所以年化收益率不是1.9861开16次方。下同);

②如果月月买在当月最高点,年化收益率7.37%;

③如果月月买在当月最低点,年化收益率8.36%。

你看,先不说月月踩中最低点有没有可能,即使是月月踩中了最低点,年化收益率也就比固定月初第一天买入高0.48%,不到半个百分点。

同时,就算是衰神365×24小时附体,月月买在最高点,年化收益率也就比固定在月初第一天买低0.51%。

近200个月里的数据(够长够可信了),展示的不是择时很难,而是你就是择对了也是冰凉,上下半个点的事儿。有点震惊吧?哈哈。

这就属于典型的“不值得做好的事,就不值得去做”。有这功夫,还不如拿来勾搭书房帅哥美女一起飙车呢!是不?

仙人球:这个数据非常有意义,再次有力证明笨方法长期有效也就不是笨方法了!

浩然斯坦:很多人特别容易陷入对细节的过分纠结,纠结于买在了当日、当周或当月的高点,卖在了当日、当周或当月的低点,但回头看,这些事完全不足挂齿。如果你做的事大方向是对的,小处有波折或失误完全不要紧。

Nizoo:把择时浪费的时间不如花在读书思考上,也许对收益率的影响会更大些,投资重要的是方向正确。

Bp:这说明:

1、一个月的指数波动不大。

2、就算短期有比较大的波动,也会在长期被时间熨平。

孙世峰:我之前在周小树基金课里也讲过类似观点,定时定额定投即可,不需要买在当月的高点或者低点,我定投了3年,确实如此,每月15号,那一天有当月最高,也有当月最低点。

Helen.: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选择不做什么或许比做什么更重要。

戴鑫:这个数据真的启发很大,在长期持有面前,择时真的不重要。

2022年9月17日

老赵:唐师,现阶段恒指还比沪深300更适合定投吗?

唐朝:知道适合很容易,但要想知道是不是“更”,就太难了。

老赵:宽基指数定投需要适度分散吗?比如沪深300和恒指按比例定投。

唐朝:均可,不重要。

2022年9月19日

多看一二:老唐,在2015年大牛市的时候,你是满仓过来的,难道当时持有的股票在如此亢奋的行情之下,也没有达到卖出的标准吗?
唐朝:是。
2022年9月19日
安呀:唐师觉得安全边际是基于价格还是对企业的理解程度上?
唐朝:一回事。如果不理解企业,做不了估值,价格高低你也不知道有没有安全边际。
如果理解了企业,你无论是精确还是模糊,总要大体有一个估值,然后和市值比,估值结果要高于市值,才能谈到安全边际,这不是也是基于价格吗?
我理解你真正想问的是不是确定成长的企业,是不是可以用当下的合理价格就买下来,然后将成长性当做安全边际?
如果你问的是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可以。我在书房引用过多次巴菲特所言:成长是价值的安全边际。
2022年9月19日
想个名花半天:老唐,你什么时候会止损?考虑过止损的必要条件或者可能性吗?
唐朝:我没有止损概念,我只有买入、卖出和持有三个概念。卖出行为并不取决于是盈利状态还是亏损状态,取决于估值和市值之间的关系。
2022年9月19日
菜根:老唐,想问一下你的观点,你会受网络上其他人的影响吗,还是纯粹是自己的观点?
唐朝:什么是“纯粹自己的观点”?我来到这个世界,是白痴来的,脑袋里除了有啼哭和吃奶的本能之外,啥也没有。
我所有的思想和认知,都是受其他人的影响形成的,这里的其他人也包括了网络。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到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刻为止。
2022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