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书房有些问答,有记录和分享价值,却因散落在不同地点,部分朋友可能看不见,挺可惜的。
老唐尝试顺手将它们拾起来,做个保存和分享,命名为《书房拾遗》。
收录过程中,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对问答原文或许会有少量补充和修订。
大概每凑够四五千字,就推送一期。今天是第89期。
Lucy.lu:唐老师,昨天晚上看到一句话,“投资非常困难,最优秀的投资者也应该认识到,无论他们多么努力,他们的决策正确率也不会超过三分之二。”,您觉得是这样的吗?
唐朝:关于2/3这个数字我无法认同,这本就是一个拍脑袋的说法吧。不过,他/她表达的意思是“无论怎么努力,都一样还是会错”。这个我认同,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2022年9月5日
K:我在想,卖掉后继续大涨的案例,可能代表了初始思考的方向是大体正确的。
唐朝:对,同意。真正高点卖掉后,企业就持续下跌直至一塌糊涂、再无新高的,反而说明选择企业的标准可能是有隐患的。
2022年9月6日
明天:老唐,你怎么看待洋河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且同比扩大呢?记得之前有过一次是因为提前收钱,钱算在上个季度了,但这次看一季度貌似也不好。
唐朝:①钱之前收了,②本期汇算清缴补税补的比较多(去年预缴税款的时候,预缴少了)。③这几家中高端白酒企业,经营现金流数据和指标都可以直接不用看,跳过就行了。
2022年9月6日
唐朝:华盛顿邮报的股票在凯瑟琳.格雷厄姆执掌的20年,不算分红仅股价回报是20年34倍,年化收益率19.3%。好惊人!
唐朝:是否懂得借方、贷方的差别,或是否拥有商学院学位,事实上根本不重要。
因为凯瑟琳明白获得商业成功所需的两个最基本原则:首先,你的周围要存在才华横溢的人,然后用责任和感激之情来滋养这些人;
其次,要始终如一地向客户提供优质的、不断改进的产品。——沃伦.巴菲特
周明芃:同样人生成功的两个基本原则,首先要与才华横溢很杰出的人在一起,并且始终对他们抱有感恩之心,其次要不断地输出自己的价值。
慧思:其实不需要懂会计,也不需要读商学院,她带领邮报给社会创造了很大的价值,就不应该两手空空,也不会两手空空。
2022年9月7日
唐朝:凯瑟琳的儿子唐纳德.格雷厄姆活脱脱一个小巴菲特(不准飙车,我说的是思想不是说长相)。
你看这说话的内容和语气,和巴菲特几乎一模一样,好学生。
唐朝:唐纳德的这段话可以直接套过来,表达我们对账户市值的态度。
星光《BEYOND》:如果我们相信今年的赔钱,能够帮助实现未来投资的获利,那么我们愿意今年赔钱,哦也。这就是长期主义的胸怀。
Mr.chen:短期的不确定性,会让股价巨幅波动,这是我们获得超额收益的良机,长期的确定性会让企业重新回归正轨,让我们兑现收益。
2022年9月7日
唐朝:哇,看看人家邮报设计的这期权条件。以总裁入职当天的收盘价为基准,连续10年无风险收益率复利加上去,超过这价,期权才有价值。超不过,期权价值为零。
元气满满:十年后股价达到1111美元,就可以行权,没达到就不可以行权了,是吗?
唐朝:没达到的话,你让他行权他也不会去。
Mr.chen:行权了吗?
唐朝:还没。1111相当于除权后的现价达到约615美元,目前股价是555美元,还差11%左右达标,之上再有涨幅才有期权收入,还有2年。
星火何时:如果碰到市值长期低估的话,蒂姆岂不是干得好也颗粒无收了?
唐朝:是。
Mr.chen:这么多年了,股价没怎么涨,目测业绩应该不咋滴吧!不行权,赚点工资养家糊口。
2022年9月7日
唐朝:2010年,巴菲特不再担任华盛顿邮报董事,唐纳德在年报里对巴菲特的感谢:巴菲特的建议是无价之宝。37年来,我们有幸拥有所有企业都梦寐以求的最佳顾问。
唐院学子:优秀的人才陪伴左右,想不优秀都难,和老巴共事何其幸运,有老唐伴学,何其幸运!
2022年9月7日
唐朝:很明显,这家保险公司的CEO是巴菲特的小迷弟,是我们的同门。

元气满满:1999投资业绩令人失望,是因为集中投资于其他保险股(集中一个行业)吗?还是要适度分散行业吧。
唐朝:都不是,是那年就是网络股涨,其他股跌的行情。买“上个时代的企业”的投资者,那时业绩都不好。
徐进:那是绝对的迷弟。冠亚翻译的《巴菲特的嘉年华》里,马克尔公司的董事兼联席CEO专门写了一篇:“伯克希尔:马克尔公司的标杆”。
2022年9月7日
唐朝:在投资市场上赚钱有两种基本不同的方法。
“短期投机者”试图从价格波动中获益,靠成功交易持股赚取差价。而 “长期投资者”则相反,寻求以合理(或合理以下)的价格拥有持续盈利的企业股票,并从所拥有股票的企业经营增长中获益”。
——应该再加一句:但长期投资者并不介意在股价明显高估时,收下投机者送上的波动利润。
慎之:其实反过来想,如果第一种方法有效,为啥富豪榜排行榜没有依靠第一种的富豪呢?
反过来,总是反过来想。第一种方法不犯法,也不是不道德,就是赚不到钱,哈哈,继续念经。
2022年9月7日
唐朝:不管是哪一年,偶然的时机(所谓的好运气)对投资业绩的影响,不亚于理念、能力和纪律,甚至运气的影响可能更大。
然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这种运气对业绩的影响,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
从长远来看,真正决定投资回报的关键因素,依然是健全的投资体系和稳定的情绪控制能力。但只有着眼长期,才能看到这种差异。
任何人,都有可能因为短期的运气而获得大量财富。然而,在10年、20年,或更长的时间内,只有具备健全的投资体系和稳定的情绪控制能力,才能持续盈利。
星光《BEYOND》:凭运气赚到的钱,最终都会凭实力返回去。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强大我们的实力,才是最重要的。唯有学习才能提升我们的实力。
周明芃:短期我们都有有可能因为运气而获得大量的财富,但是长期我们的财富一定是与我们的认知相匹配的。简而言之凭运气赚的钱,最终一定会凭本事全部把它赔掉。
2022年9月7日
唐朝:这些重大事件,每一件都对股市形成巨大的冲击,造成了一段时间的大涨或者大跌。我们每一件都没提前猜出来,我们只是持续的、默默的赚钱、赚钱、比绝大多数猜出这些的聪明人,赚到更多的钱钱…
Glenn:关注宏观经济形势或聆听他人关于宏观经济和市场走向的预测,都是在浪费时间。
2022年9月7日
唐朝:行业分命好和命不好,这个特点真的非常重要。
这本书里用了25页,记录了一家从事周期业务的企业:主要搞航运设备,还有一些衍生相关业务。篇幅算比较长的,致股东信也写的精彩,最终的结局呢?
看一下市场表现,从1992到2018年26年里,股票的年化收益率是9.2%,比sp500指数高0.1%,也就这样。
全仓一支股和全仓SP 500指数的感受和付出的精力,完全是两码事,最终收益只差0.1%,那就有点不值当了。
RAMON骆:愈发感觉到白酒天生命好啊。
nizoo:选择决定命运,认知决定选择。
2022年9月8日
陈建:唐老师,您觉得普通人大约有多少本金,可以靠投资股市过上正常生活?
唐朝:没有这个疑问的时候,基本就可以了。
非要一个数额的话,我个人认为经历过至少一轮牛熊,靠稳定的逻辑持续获利了,本金可以达到家庭年度开支20倍的时候,大致就可以了。
2022年9月8日
惊鸣:唐师,我们投资的大多数逻辑都是基于历史的经历来预测未来!就像腾讯一样,前面几次的大股东减持都导致了股价的腰斩下跌。
这一次又是大股东减持,为什么我们不退出看看呢?是什么逻辑支撑着唐师面对这个显然易见的大利空躺平无动于衷呢?
唐朝:第一,我看企业价值和市值的差异,你看今天的股价和明天的股价;
第二,即使看股价,腾讯大股东减持对股价的影响也并非你说的下跌,更谈不上腰斩。
第一次减持是2018年,405减持的,2021年初涨到775;第二次减持是2021年,595减持的,跌到现在。所以,规律是什么呢?
2022年9月8日
WATQ:老唐您好,一轮牛熊时间内,是不是90%左右的时间都是熊,只有10%时间是牛,但是一般人受不了90%的熊市时间,所以享受不到10%的牛市涨幅,正常是这样么?
唐朝:数据和直觉差距巨大。在书房2020年2月28日的文章《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里,有个统计数据:
【从1994年1月2日到2019年12月31日,共计6324个交易日上证指数的波动,和所谓“跌多涨少”感受不同,其实有超过52%的日子是上涨的,下跌的日子占比不到48%】
2022年9月8日
大掌柜:您好,如果您要是没有现在这么多资金,只有10万人民币,请问您现在准备怎么投资?
唐朝:就像拥有1000万那样思考和投资。
2022年9月8日
断桥:唐师,你有没有持仓亏损的经历?
唐朝:有,且还不少:
-
2011年10%仓位苏宁电器,亏损16%卖出;
-
2021年42%仓位恒生ETF,亏损5.5%卖出;
-
2021年8%仓位博时转债,亏损8.2%卖出;
-
2021年3%仓位美的集团,亏损8.1%卖出;
-
以及现在的36%腾讯,巨亏,尚未卖出。
Xavier:卖出的原因是什么呢?逻辑变了?
唐朝:这些说来可就话长了,留言区可说不清楚了。
除了苏宁电器亏损时,还没在网络上披露实盘,没记载。其他的,都在书房实时写过相关思考和决策。有兴趣的话,自己翻就是了。
另外,顺便补充一下,这十来年亏损的可不止上面那些。上面那些指的是亏损超过1万元的,还有不少亏几千元认赔的观察仓没列举。
2022年9月8日
333:怎样恰当地度过一生?芒格:我这一辈子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唐朝:对,其他都是副产品。
2022年9月8日
Xun:老唐,风投行业其实也考虑回报率吧,不过投资逻辑确实差别挺大,或许是因为承受风险能力更高?所以他们其实图的是情怀、成就感和更高的风险回报吧?
唐朝:是的,他们也考虑,甚至说是主要考虑回报率,只是思维方式和底层逻辑和巴神体系差距巨大。
这其实也很好的说明了,投资赚钱的方法不止一种,关键是我们要选择和自己的资本、认知和性格相匹配的道路。
2022年9月8日
琢舟:“时刻准备承认错误”是投资者的职业操守。但又不能轻易承认错误,要经过审慎思考,最好是论证之后再承认,要不然自己容易被带偏。
唐朝:对。而且重心不是防止自己“被”带偏,而是防止自己被“自己”带偏。
2022年9月13日
唐朝:这是巴菲特收购的那家“安利给你”保险公司的业绩数据。
从历史数据看,好像也不怎么样,没看出特别厉害的地方。基本上就是和指数不相上下的样子:以5年期限和15年期限看,略略高于指数。以10年期限看,还低于指数。
慎之:看来巴神要的主要是浮存金,保险公司难,投资难,两难巴神都做的优秀,成为自己的天堑护城河。
2022年9月14日
陈远平:腾讯获得游戏版号了,股价然并卵。是什么制约它股价呢?
唐朝:制约股价的因素至少还有十万零一条。
2022年9月14日
天道酬勤:一年跌到头,连续跌几年,哪来的勇气和底气继续持有和买入?不扶墙就服你。
唐朝:有真知就有勇气。无论你扶或不扶,墙都笔直地立在那里,优质企业都在日夜给股东挣钱。
2022年9月14日
土豆:老唐,请教一下,按照3年一倍的预期收益率买入一只股票,如果买入2个月就涨了70%以上,这个时候是应该继续持有还是卖出呢?
如果继续拿,那后面2年10个月的预期收益率就只有20%了,还要承受大幅回撤的风险,遇上这种情况你一般会怎么做?
唐朝:如果你能忘掉你赚了多少,然后去思考,事情就简单了。
买卖和你赚了多少,乃至赔了多少,都没有一分钱的关系。它只和市值与估值之间的差额有关。不知道你能否理解这句话?
你问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其实一直写在书里以及书房里:买点买入,卖点卖出,中间呆坐。
2022年9月14日
唐朝:关于如何面对名人、高手、专家、大师们的观点,我突然想起我死皮赖脸硬认的另一位师傅的一段话,分享给大家:
“在学术上没有权威或宗师这回事,这些只是仰慕者对他们的称呼。我们不要被名气吓倒了。任何高手都可以错,所以他们的观点或理论也只能被我们考虑及衡量,不可以尽信。
当然,高手的推论较为深入,值得我们特别留意。我们应该对高手之见作较详尽理解,较小心地去衡量。但绝不可以认为高手之见就一定是对的。”——张五常
bp:这是科学的精神。如果“高手”必然不错,人类就可以活在“某个时代的圣贤理论”中,不用再进步了。对了,这个时代应该是什么时候呢?“尧舜禹文武”?逻辑上应该更往前啊。
Glenn:任何高手都可以错,所以他们的观点或理论也只能被我们考虑及衡量,不可以尽信。绝不可以认为高手之见就一定是对的。
2022年9月14日
唐朝:下面这段截图,是今天的临时插播。内容来自昨天(10月25日)书房小圈子里的巴菲特致股东陪读。
因为刚巧走到1998年度致股东信,当年巴菲特作价220亿美元巨资收购通用再保,信心十足地大力夸赞通用再保公司及管理层,并白纸黑字地预言【未来10年通用再保的盈利水平一定比现在高】。
然而作为未来人的我们,此刻站在上帝视角,已经知道了仅仅两年后,通用再保就已经沦落为几近破产,巴菲特史无前例地公开说【非常失望,对公司和CEO完全失去信心】。
保险行业毫无疑问是处于巴菲特自认理解最深刻的能力圈内,居然也能得到这样的结果。这可能比巴菲特在其他领域(比如科技、能源、制鞋等)里犯的错,对我们的警示作用更大。
再配合老唐一直信心百倍的小企鹅,最近收获了如此巨大的股价跌幅,这二者完全可以构成一场关于投资安全性原则的现场教育课。而且居然和一个半月前我分享的五常教授那段话,构成一个天衣无缝的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