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最近读过的几本书

最近读过的几本书

最近好像缺了点码字的激情,不知不觉地,书房墙上待写的主题居然堆满了,仿佛随时播放着旁白:懒鬼,懒鬼,你是懒鬼……

最近读过的几本书

没有码字的激情,正好抽空看了几本书,今天就聊聊它们吧。

 

首先推荐一本网络小说,写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东北混子江湖的,非常写实、也非常精彩。对于喜欢看这类题材,例如喜欢孔二狗的《东北往事:黑道风云20年》、浪翻云的《打拼:六兄弟的血色往事》《湘西往事:黑帮的童话》等书的朋友,很可能打开这本书就放不下了。我已经追到最新的第686章,估摸着已发表部分有近200万字,且还没完,目测是大坑,慎入!——书名叫《正道潜龙》,作者伪戒。

 

除了追这本网络小说以外,本月看过6本纸质书:①《穿透财报,发现企业的秘密》作者薛云奎;②《会计准则的内在逻辑》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编著;③《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刘鹤主编;④《亿万:围剿华尔街大白鲨》茜拉.科尔哈特卡著。⑤《私募的进化》格上研究中心著;⑥《时间的玫瑰》但斌著;

 

这里面推荐《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和《亿万:围剿华尔街大白鲨》两本。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出版于2013年,我手头这本是2017年第10次印刷的版本。虽然大萧条和次贷危机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各经济学派对两次全球大危机都有自己的解释,但这本书我觉着受欢迎的根本原因,并非是学术论点,而是读者试图去窥探主编(兼作者)刘鹤脑袋里的思想,从而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推测今天中国经济金融领域里某些政策的思路。如同我们理解一个人的投资体系后,很容易就可以大致推测出来某某股票在什么状况下,此人可能采取什么对策一样——刘鹤其人,不用我介绍吧?不知道的自己搜。

 

全书分七篇,第一篇《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和第二篇《从经济金融理论视角看两次危机》的课题组组长和总执笔人是刘鹤,应该是本书的重心部分。后面五篇分别为《从货币金融视角看两次危机》、《从金融监管视角看两次危机》、《从国际经济政治格局视角看两次危机》、《从宏观视角看两次危机》、《从微观机制看两次危机》,分别由央行、银监会、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课题组出品,列出来的研究人员和咨询对象,都是经济学和金融界的大脑袋。

 

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这本书不容易读,不过呢,花一到两天时间看看,对两次全球性大危机做些浮光掠影的了解,获取一些历史资料和数据,还是超值的。顺带我觉着还会有一个收获,当你读过这样的研究结果后,你会发现你我平时看到的危险和问题所在,我D高层人士早就看到了,而且比你看的更深,想的更远。明白这一点后,可以大幅减少指点国家宏观政策的无知无畏,以及由于无知无畏而带来的愤怒和牢骚。

 

对了,每篇研究最后,基本都有“对我国的重要启示、相关政策建议”,可以着重看看。因为我发现这几年政经领域大的路线,似乎跟2013年出版的这本书里的政策建议有很高的重合度。例如:加强金融业监管思想;坚决去杠杆、坚持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定位思想;倾向于强调公平(而不是效率)、防止贫富分化程度加剧的思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但也要防止走向福利社会、防止政府决策被民粹主义左右的思想;对外扩张国家话语权、尤其是在IMF、世行及世贸组织里话语权思想……等等,似乎今上的很多行为,都能在这本锦囊里找到痕迹。

 

不过,要有思想准备哈,这书读起来可不轻松。

 

《亿万:围剿华尔街大白鲨》就轻松多了。这本书英文书名叫《Black Edge》,直译的话应该叫《黑色优势》,所谓黑色优势,就是我们说的内幕消息。

 

拿到它的时候,我以为是一本蹭热播美剧《亿万》热度的书,读过后发现,这书还真就是《亿万》的人物原型——但很奇怪,全书除了中文译名借用了《亿万》之外,推荐语里引用了一位不知名人士提到它就是电视剧的原型之外,书的正文里没有任何地方提到这个关联关系。

 

不过,看过《亿万》美剧的人,非常容易就能在书中找到电视剧里部分人物的原型,比如两位男主、检察官办公室黑美女、Axe的胖律师、Axe的前妻、作为污点证人的医生等。

 

虽然由于表达习惯或者翻译的问题,部分语句的表述感觉不顺畅,但仍然要说此书非常精彩,是一本非常棒的“华尔街对冲基金大佬利用内幕消息牟利却能利用法律逃脱制裁”、“正义最终并没有战胜邪恶”的金融犯罪书籍。

 

有意思的是,本书主人公、2016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第72位、拥有超过百亿美元身家的华尔街对冲基金大佬、SAC资本100%股权拥有者史蒂夫.科恩,最终承认公司(而非科恩个人)的证券欺诈罪行,缴纳了18亿美元的创纪录天价罚款,获市场禁入两年。20181月,两年约束期期满,科恩重返华尔街成立新的对冲基金,并大受追捧;2016年底,当选总统特朗普任命科恩的总法律顾问负责招聘司法部门候选人;而纽约南区检察官普利特.巴巴拉检察官——《亿万》纽约南区检察官查克的原型——被特朗普总统解雇。

 

书里最精彩的部分,我觉着是65~100页讲述的sac资本研究员获取宜兰和惠氏两大制药公司新品研发进展的内幕消息,史蒂夫.科恩根据内幕消息做多,并在利空消息出来前清空持股、反手做空,最终获利超过2.5亿美元的经过(研究员得到938万美元的巨额奖金),以及193~231页的法庭辩论使检察官最终无法落实科恩的内幕交易罪,只能以相当于监管不严,承担连带责任的罪名追究史蒂夫.科恩,这个过程,看的我忍不住把自己的大腿都拍红了。

 

另外,书里描述的对冲基金公司为了在短线交易上获取超额利润,铺设最靠近交易所的光缆;雇佣大量工程师和程序员,让自己的计算机和五角大楼的计算机一样强大;通过给专业智库付费,与目标公司员工甚至高管电话或面对面沟通,获取付费的“专家咨询”服务;邀请目标公司高管出席各种奢侈的上流聚会,以建立关系链、获取有用信息;聘请大量的科学家、数学家、经济学家和心理医生,甚至聘请FBI专业人士,培训研究员识别目标公司CEO或其他关键人物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以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分析目标公司的卫星图像,以掌握公司经营状况细微变动;花钱雇佣家庭妇女购物并反馈销售情况……,如此等等,不能不让人感叹:市场小散,靠着自己有限交易时间里,积累的一点未经验证的所谓经验或盘感,与这样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搏短线利差,真的只能说是虎口夺食、刀头舔血,可怕可怕啊!

 

再简单说说其他几本书:


①《穿透财报,发现企业的秘密》作者薛云奎。看简介,作者是长江商学院会计学教授,专业性应该是毋庸置疑的。全书选用了薛教授分析过的15家公司案例,展示了一套用财务数据分析企业的方法。其主要优点是面对15家公司,使用的是同一套分析框架,有点像引导读者练习某种固定的武术套路。练熟后,对于任何一家新公司,能知道从哪里开始入手分析。

 

②《会计准则的内在逻辑》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编著,这本书对投资者价值不大。

 

③《私募的进化》格上研究中心著。全书回顾了过去十来年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历史,并对业内18家知名私募机构的发展历程、投资理念和风控措施做了介绍,这18家机构里,有价值投资的,有趋势投资的,有量化投资的,有低风险套利的……,存在必有因,都是成功机构,虽然其中很多机构的投资理念老唐不以为然,但算是对市场生态的一次泛泛了解吧!

 

④《时间的玫瑰》全新升级版,但斌著。但斌是中国基金业的明星人物,似乎在网络上争议颇大,至少以前在雪球经常看到有人对他破口大骂或者讽刺挖苦。

 

我和但总有过两次短暂的网络交流,一次是写《手把手教你读财报》时,想找一份茅台2013年财报的word版,冒昧发邮件给部分茅台知名投资人士,其中包括但总。但总很快安排一名员工与我联系,虽然最终也没有word版,但一位数百万粉丝的网络大V,能回应一条陌生人的求助,这热心令人感动。另一次是在网上看到但总发帖说减肥成功,于是发私信去咨询方法,但总也是非常热心地介绍了迅速降低体重的方法。

 

由于老唐既不买私募也不发私募,所以没怎么关注过私募圈,对但总本人及其投资业绩了解不多,但据我短暂的接触和新浪微博上有限的观察,这是一位非常自律(跑步和减肥)、非常敬业(经常半夜或凌晨在候机大厅发微博)、爱家顾家(经常记录与女儿夫人或老人的生活小事)、同时心胸广阔(骂他的喷子比骂我的多,但从不见但总动气)、而且很热心肠的前辈,值得学习,值得尊敬,不太明白网上那么多黑他的言论是因何而起。

 

这次阅读他的《时间的玫瑰》一书,觉得写得挺好,文字优美,语言平和,有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书中宣扬的寻找伟大公司并与其共同成长的理念,是投资的正道也是投资的大道。当然,此书谈论的都是熟知的理念,且基本没有企业深度分析,对于资深投资者而言,可能略简单了点。但对于经常摇摆与价值、趋势与题材之间的人,或者刚刚开始了解价值投资的人,无异于几十元钱购买了一大锅浓浓的鸡汤,随时备在身边,但凡发现自己有心态的动荡摇摆,可以马上盛一碗自饮,方便快捷、见效迅速。

 

今晚决赛哦,法国VS克罗地亚,23点开战,你看好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