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经济学思维

经济学思维

推荐一本刚读完的好书:罗辑思维主笔、铅笔经济研究社研究员李子旸老师的《经济学思维》。

经济学思维

大概是2009~2012年间,老唐也混过一段时间微博。主要兴趣就是和一大帮经济学同好吹牛、辩论乃至争吵,各种各样的命题。和子旸老师就是那个时间段认识的。网上聊的痛快,颇有些惺惺相惜的味道。


后来——忘记了是2010年还是2011年,反正是个秋天——有次他来成都,我俩差不多有近两天时间单独待在一起,喝酒喝茶吹牛聊天吵嘴。我俩同龄,我是五常经济学脑残粉,子旸老师那时是奥地利学派的坚定信仰者。在经济学领域,我们既有很多共识,也有不少分歧,加上俩人嘴皮子都还利落,你一段我一段的,只觉着时间不够用。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子旸老师有开放的头脑,没有国奥常见的那种真理在手、徜徉于牛A和牛C之间的气势,对某些理论不能解释的现实经济现象,会坦然说“这东西,我还没想明白”。

时光如梭,眨眼几年过去了。翻开这本子旸老师的新书,出于和他吵嘴的习惯,我会在看到题目的时候,默默猜一下他将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会通过什么方法论证。最终,我不得不感叹:子旸老师提升了太多太多,显然我已经被甩下很远很远,以致于在阅读过程中,不得不常常拍腿叫好。


这本书有一股浓浓的亨利·黑兹利特《一课经济学》和巴斯夏的《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所特有的气息。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专业术语,没有任何复杂的数学公式,却能利用清晰的逻辑,将道理说的透透彻彻。以致于我看完后第一时间发给他的信息是:“你太适合做经济学科普了,说理特别清晰。”

经济学思维
子旸老师喜欢观察现实生活中约束理论发挥威力的那些约束条件,他相信人类的自利心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出于自利而对这些约束条件作出的反应和相互之间的妥协,从中发现那些看上去怪异或不正常的现实背后藏着的合理和必然。


这种思维方式,在《投资最重要的事》中,被霍华德.马克斯命名为“第二层思维”,在《思考,快与慢》里,被丹尼尔.卡尼曼命名为“系统2”。它们的共性,是让人不那么容易被本能和情绪支配。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学思维对投资者来说,同样重要。

这是一本文集,不是宏大而系统学术著作,基本上每篇文章都在三四千字范围内,很适合快速阅读,一点儿不累。然而,文章水平的高低,并不是靠长短来区分的。本书用一篇一篇的短文,展示了面对一个个具体的现实问题时,怎么运用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去理解和分析,甚至做出正确的预测。如果用投资来类比,就像一位投资高手拿着一家家不同的公司,不断的展示如何运用同一套理论完成估值、界定买卖区间、展示上涨或下跌的逻辑,并亮了实盘供围观。


围观一下,一定会受益匪浅的。千万别说,我对经济学不感兴趣,所以没有必要。经济学不仅是一门独立的学问,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尝试着去厘清世上很多“事与愿违”事件背后的道理,理解某些行为可能带来“意外之喜”的逻辑,看见那些普通人看见的表面背后所隐藏的必然。就是拿来网上网下吹牛侃大山,也会短时间内功力大增,让你的小伙伴顿生高山仰止万仞宫墙之心的。当然,也许书中某些观点,看上去很反直觉,甚至有点毁三观,可能你会不同意,甚至你会忍不住对着书和他吵架。恭喜你,炒赢炒输,你都定会大有收获的。

强烈推荐其中的《干掉计划经济的三种武器》、《理性还是非理性》

、《无效的贸易战》、《教育投资:有用还是有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越污染,越健康?》、《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高额离职金的合理性》、《信息不对称–被夸大危害》、《价格竞争无输家》这几篇,坦率说,每一篇都值回书价,多读多赚,消费者盈余是大上天的。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直接丢进购物车里存着吧,双12快来了哦!